近年来成都股票配资,购房者对住宅类型的偏好发生了显著转变,多层住宅逐渐取代高层住宅,成为市场新宠。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,2018年至2020年,多层住宅的购房者比例从18.5%激增至29.8%,同期高层住宅的购买比例则从57.8%下降至36.5%。这一趋势的背后,是人们对高层住宅诸多弊端的日渐清醒认识。
高层住宅曾以其宏伟的外观吸引众多购房者,但其高昂的维护成本和潜在的风险正逐渐显现。首先,高层住宅普遍存在公摊面积过大的问题,这直接增加了购房成本,而多层住宅的公摊面积则相对较小。其次,高层住宅通常容积率较高,导致楼间距狭窄,通风采光差,小区空间紧张,停车位严重不足。 更重要的是,高层住宅在面临火灾、地震等紧急情况时,逃生难度显著增大,电梯停运将使居民陷入困境。 此外,高层住宅的拆迁难度极高,由于涉及众多住户,拆迁成本居高不下,往往难以启动,这导致老旧高层住宅的维护成本不断攀升,业主需要承担高昂的维修基金,而建筑设施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日益突出。
展开剩余60%针对高层住宅的种种问题,专家学者也表达了担忧。北大教授朱国钟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等专家指出,随着设备老化、维护成本上升以及拆迁难度的增加,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,高层住宅的价值可能面临贬值,甚至沦为“贫民窟”的风险。
国家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旨在规范高层建筑的建设。住建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》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的建设,对500米以上建筑实行禁建,25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,100米以上建筑则需充分论证并集中布局。 随后,住建部、科技部、工信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》更是明确规定,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,6层及以下住宅建筑面积占比应不低于70%,最高不超过18层。 此外,对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不同的城市,新建超高层建筑也设立了严格的审批标准和责任追究制度,以控制高层建筑的盲目发展。
这些新政策的实施,意味着新建高层住宅的数量将大幅减少,而多层住宅和旧改后的老旧小区将成为市场上的两大热点。
新建多层住宅以其公摊面积小、容积率低、通风采光好、安全性高以及上下楼方便等优势,将受到刚需和改善型家庭的青睐,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新增长点。同时,经过旧改的老旧小区,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、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加装电梯后的舒适性提升,也将会持续受到购房者的欢迎,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。 总而言之,高层住宅的时代似乎正在逐渐落幕,而多层住宅和旧改小区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"
发布于:浙江省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